华茅荟私享盛宴动作频频 华茅酒发布扶持经销商新政策******
12月24日,“传时光之礼敬时代典范”华茅荟私享盛宴在海口举行。
(华茅荟私享盛宴在海口隆重举行)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刘员,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酿酒研究中心主任、教授级高级工程师、国家白酒评委李红博士,海南省酒类流通行业协会监事长胡锦文,海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EDP中心常务副主任邢瑞英,天津华夏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武,华昱酒业集团总经理陈相良,华茅酒运营总经理李厚谷和华茅酒经销商、核心消费者10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。
站在白酒发展宏观层面,刘员在致辞中表示白酒正面临着“新秩序重塑期、新格局形成期、新消费升级期”三期叠加的行业发展新形势,市场消费需求将会更加向优势产区、头部企业和优秀品牌集中、倾斜。华茅酒作为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出品,拥有品牌优势和品质优势,将会持续分享行业发展的结构性红利。
刘员认为,华茅酒回归4年来,打造孝善华茅、非遗华茅、慈善华茅的品牌文化建设,是不断扩大品类需求和创造行业价值的有益探索,对酒业供给侧、需求侧的改革和提升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。
(天津华夏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武致辞)张武表示,2023年,伴随着中国经济与酒水消费不断恢复向好,华茅将牢牢把握时代机遇,严格遵照茅台集团及茅台酱香酒公司的各项规划和指示要求,聚焦品牌打造,完善营销体系,持续深耕市场。“我们将不断加强专卖店品牌建设,持续壮大优化经销商团队,提升对经销商的支持力度,每个经销商至少支持1场品鉴酒会,由公司承担费用,并大力开展茅台游、巴马游,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亲身体验华茅的文化之美、匠艺之美和品质之美。”
对于华茅酒经销商而言,江文利认为华茅酒具有品牌优势、品质优势和性价比优势。选择华茅酒,不仅可以丰富产品线,让客户有更多元的选择,未来还有机会可以在更多的领域拓展深入合作。
华茅荟私享盛宴作为华茅酒重要的品牌IP,一直以来坚持文化赋能,品牌引领。此次,邢瑞英声情并茂地将《探源•华茅》文字中所蕴含的情感传递给现场观众,为观众打造了一场视觉与听觉上的双重盛宴,带动了现场气氛。
(华茅荟私享盛宴现场)现场,李红以《茅台酱香酒的酿造与品评》为话题,为嘉宾和华茅酒核心消费者带来一场专业知识。
李红认为,从结果来看,好酱酒具有“微黄透明,酱香突出、幽雅细腻,酒体醇厚、回味悠长,空杯留香持久”的26字评语。在品评酱酒上,李红提出了“用四诊,建三观,成六脉神鉴”的观点。“四诊”即指用望、闻、嗅和尝四个基本动作对酒进行品测。“三观”指通过眼、鼻、舌三种感觉器官对酒体进行望、闻、嗅、尝,得到对酒“色、香、味”三方面的感觉和印象。“六脉神鉴”指品酒的结论,这能反映品酒能力的高低,因此,也叫作品评能力“六层金字塔”,一脉鉴风格、二脉鉴酒度、三脉鉴级别、四脉鉴详评、五脉鉴复现、六脉鉴设鉴。
自成立以来,华茅荟便以高质量、高品位、高价值的活动和增值权益,吸引了大批商界领袖、时代精英、高净值人群入会,目前会员已达5万余人。本次华茅荟私享盛宴,邀请海南省各地市华茅荟会长共同参与海南华茅荟成立。华茅酒还现场任命了2023年度海南华茅荟会长,以共同见证海南华茅荟又一荣耀时刻。与此同时,华茅酒还聘任了多位全国华茅荟顾问。
品牌回归4年,华茅酒以“稳”应变、以“进”固稳,持续推进孝善华茅、非遗华茅、慈善华茅“三位一体”的品牌文化建设,扎实构建与经销商“创业、致富、事业、生命”四个共同体,推出一系列“扶商”政策全面赋能经销商,加大经销商扶持力度,助力经销商可持续发展,走好“美时代美生活”高质量发展的赶考之路。
雪具装备国产化的风口已来临?****** 欣苒第一次接触滑雪是在2015年,“那是北京成功申办冬奥会的第一个雪季,和朋友到北京南山滑雪场开启了滑雪‘初体验’。我们在羽绒服上贴了暖宝宝,雪鞋和雪板也是租的。”这个雪季,欣苒在崇礼万龙滑雪场完成了“开板”仪式,此时她已装备齐全,雪服亮眼。欣苒表示,自己大部分装备都是国产品牌。滑雪装备主要覆盖了滑雪服、雪板、固定器、雪鞋、头盔、雪镜、手套等,全套下来价格在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。“我第一套滑雪服是国外品牌,仅衣服和裤子就花费近万元。现在国内专门做滑雪装备的品牌逐渐多了起来,雪服的价格自然是亲民又划算,每个雪季前都会去磁器口挑选新雪季的‘皮肤’。” 进口滑雪装备五千元起,国产品牌配齐只需两千元 1月10日,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来到北京磁器口“雪具大厅”,三层楼高的建筑中,雪具店几乎充斥着每个角落。虽是工作日,但前来采购的滑雪爱好者同样络绎不绝。在二层的冷山雪具店中,李宁滑雪服占据着店铺货架的显眼位置。“这几款雪服到货量不多,刚上架就卖出去好几套,现在码已经不全了。”店员介绍道。 一对情侣从多款滑雪手套中挑选了一副国货,他们告诉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,“舒适度挺不错,还带护腕,这款一百块左右,而国外品牌则要贵三四倍。”正在选购护具的李女士则表示,现在越来越多的雪友倾向选择国产品牌配件,“性价比高太多了。”在冷山雪具店不远的雪上飞雪具店,将三款国产单板摆在店铺的橱窗内,每款单价在1000元左右。据店主介绍,之前店铺以零售欧美品牌为主,受到冬奥冰雪热的影响,公司也开始生产自己品牌的单板,瞄准滑雪入门级爱好者。“配齐一套进口的单板、固定器和单板鞋大约5000元起,而一套国产品牌配齐只需2000多元。” 虽然在滑雪服、滑雪配件方面,国产品牌崭露头角,但在硬核装备的选择上,伯顿(Burton)、Capita等国际品牌则更受欢迎。一位资深滑雪爱好者认为,目前国产滑雪装备更多以性价比占领一定市场,但是像雪板、头盔等装备,欧美品牌在设计、安全性及知名度等方面可能会更有优势,“不过对于大多数初级玩家来说,其实也体验不出太大差别。” 全球超90%滑雪装备需求,由中国供应链支撑 然而,支撑起整个国际装备市场的却是中国供应链。公开资料显示,中国贴牌代工支撑了全球超过90%的滑雪装备需求。以伯顿雪板为例,这个创始于1977年的美国品牌在滑雪界知名度颇高,目前天猫上一块雪板售价在3000至6000元不等。该品牌曾在公开采访中表示,到2018年,其大部分雪板都是中国制造的,只有部分高端产品线由奥地利生产。伯顿在中国的代工厂也逐渐增多,据官网资料显示,该品牌的雪鞋生产工厂设在湖南郴州,部分雪板工厂位于江苏昆山,而连接雪鞋与雪板的固定器工厂则设在广东深圳。另有媒体报道,山东嘉祥是全国最大的滑雪手套生产基地,年产手套600多万打,年销售额15亿元,拥有上千种手套产品的生产加工能力及60余项专利产品。中国市场的滑雪手套六成以上来自这里,其出口量也占行业出口总量的76.38%。 当曾经的小众冰雪运动开始转变成为大众消费后,雪具装备国产化的风口也逐渐来临。据CBNData联合天猫体育发布的《2020冬季新活力生活趋势报告》显示,去年12月里,滑雪装备的销量同比上涨了13倍,南恩、Nobaday等国产新锐品牌,集体进入“十大Z时代喜爱冰雪品牌榜单”。资本市场也同样向着这条赛道靠拢。2020年4月,高瓴资本与伯顿成立合资公司;2014年成立的奥雪文化,以自媒体起家推出“零夏”和“Nobaday”两大滑雪品牌后,于2021年先后完成了两笔融资;2021年2月4日,滑雪垂直领域互联网服务商去滑雪(GOSKI)宣布获得2000万元人民币的A+轮融资,去滑雪的负责人表示公司将把关注点放在原创滑雪装备上。 智研咨询发布的《2021-2027年中国滑雪装备行业市场发展模式及战略咨询研究报告》数据显示,2014年,我国的滑雪装备行业市场规模为32.2亿元,到2020年这一规模已拓展至126.9亿元,年复合增长率超25%。不过,未来中国滑雪品牌能否在行业中站稳“脚跟”,仍需品牌的努力及市场的检验。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于梦儿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,9语种权威发布 |